關於代糖
1879年,美國科學家發明瞭糖精鈉,代糖的概念誕生了。隨著提取合成工藝的發展,代糖的種類越來越豐富,主要分為糖醇、天然甜味劑和人造甜味劑三大類。
● 糖醇是通過將糖分子上的醛或酮基還原為羥基而獲得的低消化化合物。
● 天然甜味劑多為植物提取物。
● 人造甜味劑是化學合成或半合成的有機化合物,具有高甜度、低熱量和熱穩定性。
經過100多年的發展,代糖在食品加工行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2760-2014)也對食品加工中可以使用的代糖劑種類進行了商定,主要分為三大類:糖醇(木糖醇、赤蘚糖醇、山梨糖醇和山梨糖醇液體、 乳糖醇、麥芽糖醇和麥芽糖醇液體、D-甘露醇和異麥芽酮糖)、天然甜味劑(甜菊糖苷、迷迭香酸甜苷、甘草甜味劑和體甜)和人造甜味劑。代糖的優點
▲低能耗
天然糖類(如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卡路里含量為16.74kj/g。市面上常見的代糖劑具有不含或極少熱量和高甜度的特點。食品甜味劑科學共識(2022年)指出,甜味劑、乙醯磺胺酸、糖精鈉、三氯蔗糖和甜菊糖苷產生的卡路里幾乎為零;阿斯巴甜每克產生12.56-16.74kJ的熱量,但其甜度是蔗糖的200倍,在相同程度的甜度下,用量很小,產生的熱量可以忽略不計;糖醇每克產生6.70-10.88千焦的熱量,其中赤蘚糖醇每克只產生0.879千焦的熱量,但它們進入人體不會參與人體的新陳代謝被極低的熱量吸收。
▲提高飲料的感官表現
一些代糖劑不僅可以替代蔗糖的甜味,還可以增加特定飲料的風味,改善飲料的感官特性。在紅茶和原味優酪乳中分別添加乙醯磺胺酸、甜菊糖苷和迷迭香酸苷,與添加蔗糖相比,可以突出紅茶原有的苦味,降低優酪乳的甜味刺激;在巧克力牛奶中分別加入甜菊糖苷和迷迭香酸苷,可以刺激巧克力原有的苦味。在益生菌優酪乳中添加迷迭香酸甜糖苷可顯著提高乾酪乳桿菌和保加利亞乳桿菌的對數含量,並導致更高的感官屬性得分。
▲不會引起齲齒
過量攝入含糖飲料是齲齒的危險因素之一,而大多數代糖劑不能被口腔細菌有效利用,產生的酸性副產物對牙齒有腐蝕性。木糖醇和赤蘚糖醇可以通過減少唾液流量和牙菌斑酸來抑制口腔中的細菌數量,從而在預防齲齒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對四種人造甜味劑(安賽蜜、阿斯巴甜、糖精鈉和三氯蔗糖)對生物膜引起齲齒潛力的影響的研究表明,與相同甜度的蔗糖相比,所有四種人造甜味劑均能抑制口腔中鏈球菌異常和血鏈球菌的生長和酸的產生,並減少生物膜的形成。容量和減少生物膜的形成,這是牙菌斑的主要成分和主要的致齲劑。糖替代品對人類健康的潛在影響
● 肥胖
儘管代糖干預措施在理論上對體重控制有益,但它們作為長期體重管理策略的有效性仍然值得懷疑。一些研究表明,含糖飲料可能會增強對甜食和飲料的渴望,從而導致肥胖。已經發現,在神經通路測序中,甜味優先於咖啡因等成癮物質。頻繁食用具有高強度甜味的代糖劑可能會過度刺激甜味受體,導致人類味蕾恢復到嬰兒狀態(對複雜口味的耐受性有限),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體會發現飽腹感強、低甜度的食物(例如蘋果、蔬菜和豆類)不夠吸引人,低甜度的食物不能滿足味蕾, 對高甜度、高能量食物的渴望增加會降低所消費食物的整體質量,導致能量攝入增加和體重增加。
● 糖尿病
近年來,在人群研究以及體外和體內實驗中都發現了特定糖替代品與糖尿病發展之間的相關性,但潛在的長期健康影響需要繼續探索。
在一項動物實驗中,將44隻雄性大鼠隨機分為2組,正常飲食組(12%的能量攝入來自脂肪)和高脂飲食組(60%的能量攝入來自脂肪),兩周后再次隨機分為阿斯巴甜組(每天5-7mg kg-1阿斯巴甜,相當於人類每天2-3瓶阿斯巴甜飲料(330mL瓶-1))和飲用水組8周后,實驗組的葡萄糖耐量與正常和高脂飲食組的飲用水組相比受損,這表明長期大量攝入阿斯巴甜可能是胰島素抵抗的致病因素。
根據現有證據表明,非糖尿病人群中大量攝入糖替代品會導致患糖尿病的風險增加,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支援糖替代品攝入量與糖尿病人群糖尿病發展之間的關係。
腸道微生物群
代糖對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可能與其來源有關。天然甜味劑和糖醇甜味劑可能與腸道微生物群相互作用,以增加有益腸道微生物群的多樣性,從而預防和共同治療與代謝綜合征相關的疾病。
● 高血壓
幾項研究發現,儘管用代糖代替含糖飲料會減少糖的攝入量,但代糖消費與高血壓風險之間存在正相關關係。
2023年,發表在《自然醫學》上的一項包括 4,147 人的研究表明,赤蘚糖醇既與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關,又會促進血栓形成,血液中赤蘚糖醇水準較高的人患重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糖替代品對人類高血壓有重大的負面影響,並容易發生心血管事件。目前尚不清楚所涉及的機制,可能與食慾障礙和腸道菌群改變有關。
● 全因死亡率
過量攝入糖替代品可能會增加過早死亡的風險。一項針對十個歐洲國家的軟飲料消費和死亡率的研究表明,飲用含糖飲料≥500毫升第1個月)的人的死亡風險是消費者的死亡風險的1.26倍